新闻动态

行业动态
中美核安保示范中心——“最佳经验共享”样本
撰写时间:2014-1-6 文章作者: 文章来源:中国核工业报
        进入冬季,北京的天气已经转凉。但与走低的气温不同,房山区长阳科技园内,则是一派火热的景象。一片将要拔地而起的建筑正是中美核安保示范中心(以下简称“示范中心”)。这是中美两国政府迄今为止在核领域直接投资的最大合作项目,计划于2015年竣工。
        虽然示范中心尚未见雏形,但这个“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技术最先进的核安保技术交流与培训中心”,仍成为行业内最为关注的动向之一。在业界看来,该中心的建成,对提升中国及亚太地区核安保水平、推动核安保领域国际合作与交流具有积极作用,将为推动亚太地区和全球核安保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核安保合作的全球意义
        核安保,通俗地讲就是保护核材料、核设施的安全。“不同于核安全利用技术和管理手段来确保设备和系统安全,就减少事故对人员和环境影响的概念而言,核安保更侧重于如何防止人为破坏。”刘宏斌解释。
        刘宏斌是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保障重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曾参与示范中心前期方案讨论工作。他解释,这个“破坏”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是防止核材料的非法转移,另一方面则是防止人为对核设施进行破坏。
        前苏联解体后,其境内一些核项目下马或停滞不前,人员流失严重并发生了核材料流失。这一现象的出现,让国际社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等组织开始担忧,迫切需要各国加强核材料和核设施的监管力度。
        “9.11”事件让国际社会开始关注核恐怖事件。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全球核电产业的发展,核材料、核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与之相伴的是,恐怖分子和跨国犯罪组织获取、非法贩运核材料,甚至制造核恐怖事件的风险正在增加。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仅2010年下半年到2011年上半年期间,发生在世界各国涉及核材料和放射源擅自持有、丢失、被盗、非法交易以及走私的案件就达93起。
        出于对本国安全的需求,美国在加强核安保监管的同时,也积极打造技术交流与培训平台,与其他国家开展核安保领域的项目。“美国提出了‘最佳经验共享’的概念,而建立示范中心则是最佳的一个推广方式。” 刘宏斌说。
        同为核大国,中美两国在确保全球核安保方面责任重大。
        我国高度重视核安保工作。自上个世纪50年代核工业起步开始,就对核材料和核设施一直实施严格管控,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核及放射性材料管理体系。据刘宏斌介绍,1987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材料管制条例》,之后又制订了《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了对核材料实施许可证制度。这种近乎“一步一许可”的管理,确保了我国核安保工作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与此同时,我国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不断加大核安保投入,加强核安保人力资源建设,着力提高核安保管理水平。2011年,我国成立了国家核安保技术中心,以期在核安保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研究,核材料管制技术研究,核进出口管理技术支持以及开展核安保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强核安保能力建设。
        正是对核安保有着同样的诉求,2010年4月首次华盛顿核安保峰会上,中美两国领导人共同提出中美合作建立核安保示范中心的动议。2011年1月,中美两国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建立核安保示范中心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正式开启了在华合作建立核安保示范中心的进程。
        高起点的“演练场”
        对于示范中心,两国政府寄予了厚望。美国前能源部部长朱棣文就曾表示,“我们期待同中国共同建立这个示范中心,一道增进中国及整个地区的安全。”
        高要求的背后是高起点。“项目从确立开始坚持的就是高标准。”项目承建单位,国家核安保技术中心对示范中心的定位尤为直接。
        为了力求精益求精,在项目方案设计过程中,中美双方技术人员付出了大量的努力。而这些付出,从作为方案设计单位的中核第四研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核四院”)副总经理荣峰讲述的一个细节中,就可窥见一斑。他介绍,从2010年底开始,国防科工局组织国家核安保技术中心,以及包括原子能院、核四院等在内的技术支持单位技术人员与美方代表团开展技术谈判,经过了19轮的磋商,技术方案才最终敲定。
        为了力求把示范中心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技术先进的核安保培训场所,核四院也多次派出专业技术骨干力量去国外考察,“将国外先进技术同国内实际相结合”。
        事实上,之所以对示范中心秉承高起点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承载的是各界对示范中心的期许。但对于刘宏斌而言,他希望通过示范中心,“建立一套完整的核安保培训体系”。
        其实,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我国就开展了与核安保相关技术研发和培训交流工作。刘宏斌所在的原子能院核保障技术实验室,就是我国成立较早的专门参与核材料管制和实物保护技术研发的单位,依托科研实力以及广泛的国际交流条件,该实验室曾开展过大量的与核安保相关技术开发和培训等工作。2007年,该实验室被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中国原子能机构联合授予“核保障与核安保联合培训中心”。虽然积累了一定的培训经验,但在刘宏斌看来,这些培训仅是“片段式”、“章节式”的。
        “示范中心建成后,不仅将承担核安保、核材料管制、核进出口管理领域的技术交流,还将开展设备测试、教育培训、资格认证以及技术展示与研发等工作。”对于示范中心未来承载的职能,刘宏斌如数家珍。这其中,最让他津津乐道的,则属模拟演练职能。
        据了解,示范中心将建设一个模拟演练大厅。这个大厅不仅可以进行铀转化工艺、浓缩工艺、燃料元件制造等各工种模拟,同时还可以检验核安保事件发生后的响应能力。“假设在核设施里面真的发生恶意危害事件,从如何把门打开,到最后圆满解决,都可以‘真刀真枪’地演练。”刘宏斌说。
        此外,荣峰介绍,示范中心将模拟真实的核设施建设核材料生产设施、核材料库及其完整的实物保护系统(包括探测、延迟、响应三大系统)用于示范和演练,并采用系统联动的测试技术,首次建立具备单机及系统级性能测试与认证能力的实物保护系统测试场。还将模拟核设施厂区及内部设施建设应对与处置演练场,并采用先进的3D技术,实时投影互动场景射击训练系统和场所战术训练系统,同时具备实弹射击训练的能力,为响应力量提供基于核设施实际场景的、核安保事件情况下的基础与战术训练。设施的建设将填补国内在核设施实物保护系统示范、测试与培训领域的空白。
        好平台更需要“落地”
        在项目设计过程中,核四院还引进了许多当前国内外最先进、种类最齐全的技术和设备,可以提供核材料分析与测量、核安保操作、实物保护系统设计和评估等方面的操作和演练。
        “不管引进了多么先进的技术、配备了多么高端的设备,示范中心要想发挥真正的作用,关键还要物尽其用。”在刘宏斌看来,核安保虽然主体责任在国家,但这个中心最终“落地”,还需要工业界和科研界的积极参与。“建设这个中心最终的目的是要利用起来,如果企业都不参与,那么示范中心将无法发挥职能作用。另一方面,核安保的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中心在运营期间可能会面临很多问题,这也需要科研单位的技术支持。”
        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我国在享受这个国际大舞台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其带来的挑战。刘宏斌分析,从国际来看,周边环境的不稳定,使得我国核安保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从国内来看,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民营经济将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民营资本走进核电业界,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形势。”刘宏斌说。
        “不管哪个技术领域,只要是涉核的,国家实行的都是许可证制度。由于缺乏核专业知识,民营涉核企业在核安保方面还将存在一定的风险。”刘宏斌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国际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法,也是当务之急,就是大力推行核安保文化。“近年来,我们利用很多会议和交流等,积极宣传核安保理念,但是要真得实现理念渗透,还需要一个过程。”
        除此之外,刘宏斌还表示,应积极推动核安保有关立法。他表示,条例的出台当时是从核材料管制的角度考虑的,而如今我国所面临的形势以及核安保形势的发展都已不能同日而语。虽然,我国随后颁布了很多部门规章,但是从整个国家立法角度来看,还是需要一个更高层的、更全面的、更权威的要求,“这样执行起来将更有约束力” 。
        延伸阅读:核安保示范中心在海外
        长期以来,核安保技术的发展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作为国际原子能领域的政府间科学技术合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推动核安保工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2005年以来,IAEA定期制定并开展了核安保工作计划、协调核安保技术交流、组织人员培训等工作。2007年,IAEA提出了一个“国家核安全支持中心”工作计划,使得核安保示范中心发展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各当事国作为核安保的主体责任国,也在自身法律框架下开展了大量工作。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立了类似“核安保示范中心”的机构,除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之外,非洲加纳等也建立了适应自身管理需要的核安保培训中心。
        美国:职能分散 各有所长
        美国是老牌的核能强国,拥有很强的技术实力,在核安保领域也是一样。虽然没有明确的“核安保示范中心”机构,但是依托雄厚的国家实验室实力,美国在核安保领域的技术也是位居全球前列。这些实验室各有自己的专长,并且拥有自己的培训交流基地,承担着不同核安保职能。如,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西北太平洋实验室、桑迪亚实验室等。
        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成立于1943年,以核保障技术、核探测技术见长。目前,在核安保领域运用的无损测量探测器以及很多实验方法也都由其开发。
        该实验室是一所由国家能源部与加利福尼亚大学联合管理的多计划研究机构。其研究工作分两大类:一是武器研究,包括开发满足目前军事需要的核弹头、设计试验先进技术方案,以及通过相关科学技术领域的实验与理论研究,维持一项创新性武器研究计划;二是非武器研究,包括核裂变、核聚变、中等物理加速、超导、生物医学、非核能及基础能源科学等。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改变,该实验室的任务也发生了变化,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核试验和对国家核武库的管理。
        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是美国能源部所属最大的科学和能源研究实验室,任务是开展基础和应用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科学知识和技术上解决复杂问题的创新方法,增强美国在主要科学领域里的领先地位;提高洁净能源的利用率;恢复和保护环境以及为国家安全作贡献。
        该实验室的国土安全项目办公室采用支持承担国土安全任务的国土安全部和其他机构的机制。通过整合许多关键能力,其能够给联邦和地区的国土安全部门以及其他承担国家安全任务的机构提供关键性的运作、技术和科学支持。上述关键能力包括:如放射性和核材料的探测、放射性和核的取证和归属、利用质谱测定法进行化学和生物探测、采用微型设备和小型化的传感器、对铀燃料循环的独特理解、对国际防止核武器扩散计划,情报,防护措施,遵守条约和出口限制的支持、知识发现、危害建模,模拟和后果管理、全面的性能测试和应用规划/实施/评估、标准制定和环境测试等。
        俄罗斯:全球首个真正意义的“示范中心”
        俄罗斯奥克宁斯克中心是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核安保示范中心”。目前,该中心已对外开放,并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协助下,向国际社会提供服务。
        奥克宁斯克市位于莫斯科西南100千米,以拥有全球第一座民用核电站著称,也是部门间专门培训中心的所在地。建设在该市的示范中心于1975年成立,自成立以来一直被用于对前苏联和俄罗斯的安保管理人员、警卫人员和系统操作人员进行培训。1993年,该中心归口俄罗斯联邦原子能部,目前在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名下运作。2001年,国际原子能机构与该中心开始合作,培训形式包括举办有关实际运行和失误保护系统检查的地区和国家培训班,培训对象包括在核场址和核相关场址工作的检查人员、实物保护系统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
        日本:专注核材料利用
        日本是全面接受核设施监督的国家,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核保障方面为其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有很多经验共享。随着国际社会对核扩散担忧的日益加深,国际原子能机构急需能探测到隐藏于地下的未申报核材料的技术,并希望各国合作开发这项技术。在此背景下,2005年,日本成立了核不扩散技术中心。
        日本核不扩散技术中心隶属于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在核燃料循环开发机构与日本原子能院所合并后成立。其目的旨在开发监控核材料利用状况的技术,与东京大学联合培养监控核扩散的人才,以及为国际核不扩散领域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