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行业动态
重塑核能信心应借鉴俄罗斯经验
撰写时间:2013-6-6 文章作者: 文章来源:中国能源报
        福岛核事故的发生,引发了公众对核电的“恐慌”,外界开始质疑核电的安全性。然而据世界核能协会统计,迄今为止,分布在32个国家和地区的核电机组已经运行了1.45万堆年,期间发生事故的次数屈指可数。美国三里岛、前苏联切尔诺贝利和日本福岛核事故是其中最为严重的案例。有没有办法既能消除公众的担心,又能保证核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呢?俄罗斯重塑全球核能信心的经验也许值得后福岛时代的其他核电国家和地区借鉴。

        核能利用总伴随着外界对核能的一种“莫名”恐惧,在发达国家更是如此。受核辐射污染而变得寸草不生的大片荒地和能够腐蚀一切生灵的有毒雨水几十年都无法净化,这幅景致构成了人们对世界末日的生动想象。正是出于这样的担忧,福岛核事故发生之后,欧盟境内的核电发展陷入低潮:德国宣布完全弃核、瑞士和西班牙表态不再批准新的核电项目。

        独立分析人士认为,上述“”激进的”决定证明政客正在被环保组织”绑架“,是他们为了消除核电恐慌而采取的一了百了的做法。但任何一个能源专家都明白,核电生产领域人为操作的失误率已经大大降低。

        经合组织(OECD)曾在一份风险统计报告中指出,天然气和核能是安全系数最高的两种能源。可惜现实情况与上述结论存在不小的出入。有人做过统计,日核危机后,美国发生了6起核安全事故、日本发生5起、英国和俄罗斯各3起。

        由于核电无法做到百分之百安全,因此中国、印度甚至伊朗等拥有自主项目的国家纷纷招揽俄罗斯原子能建设出口公司(Atomstroyexport)做承包商。4月份,芬兰能源公司Fennovoima也邀请俄罗斯原子能建设出口公司参与建设境内的第6个核电机组。

        伊朗布什尔核电站也是俄罗斯核电“走出去”的典范,其建设过程在核电工程史上堪称史无前例。该核电站最早由德国西门子设计建造,上世纪90年代末,西门子出于政治原因退出该项目,在工地上遗留了大量尚未完工的硬件设施。此后,俄罗斯专家接手了这个烂摊子,不但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还妙手回春般地挽救了德国人遗留的废旧设施,将德国设计成功融入新设计中,避免了浪费。俄罗斯原子能建设出口公司驻伊朗代表去年宣布,在俄伊两国专家的努力下,布什尔核电站1号机组当年8月30日实现满负荷发电。

        如果抛开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就事论事,布什尔核电站能在伊朗这样一个地震多发国顺利完工,算得上是核电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该项目最近经受住了伊朗境内一系列地震的严峻考验。

        自2011年起,俄罗斯最大核能企业俄罗斯原子能公司(Rosatom)开始大规模布局海外,主推三代堆型NPP-2006(120万千瓦核反应堆,外界熟知的名称为VVER-1200——编者注)。据了解,该堆型设计集能动和非能动系统于一身,其他创新之处还包括配备高端堆芯熔化收集器、非能动热衰减除尘系统和其他经过升级改造的防护设施。而与此同时,由于普遍担心断电会影响核电安全,美日和欧洲企业则主攻非能动的核安全系统研发。

        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不但引发大规模的反核示威,还催生出以charlesB.Perrow为代表的社会学家提出的反核理论:由于设计上的局限,核电站发生故障时不可能保障安全。事实上,核电站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境有数十亿种组合,而西方设计者不可能预想到全部的情境,因此不可能有“故障时保证安全”的设计。这种理论大大放缓了美国民用核能研究的发展进程。

        与美国相反,俄罗斯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之后并未冻结民用核能项目,而开始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重点研究如何防范灾难和保障安全。例如,如何让核电站在遭受飞机撞击时仍能安然无恙(美国9-11事件之前,谁能想到还要预防飞机撞击呢?)。

        如果日本之前使用的是俄罗斯的三代NPP机组,或许就不会发生福岛核泄漏了,或者说,即使发生了,也不会产生如此严重的后果。

        4月26日是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5周年纪念日,俄罗斯为此展开了悼念活动。这个上世纪80年代发生的严重核泄漏事故对俄罗斯而言是血的教训,不过经过反思和改进,俄罗斯已经研发出世界上安全性能最高、技术水平最先进的核电堆型。

        笔者只能希望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也能把核电安全摆在首要位置,而不要为了政治利益去忽视它。借用一句著名的广告词:在核电领域,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只有这样,在对核电项目做决策的时候才能兼顾环保和实际能源需求。(来源:能源集锦网,标题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