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防护

核安全文化
核能安全是我国当前最大的核安全
撰写时间:2015-8-25 文章作者:吴岳雷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习近平主席在阐述中国核安全观中十九次提到“核能”,指出“人类要更好利用核能、实现更大发展,就必须应对好各种核安全挑战,维护好核材料和核设施安全”。

  业内人士也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文献题目与新闻标题:核能设施中的核安全,核技术应用中的核安全,核燃料循环设施中的核安全,放射性废物处理中的核安全,核材料平衡核算中的核安全(核不扩散),核材料贮存与运输中的核安全(核安保)以及核武器军事战略中的核安全(核武器战略安全)等。由此可见,核活动处处都伴随着“核安全”的问题。

  核安全是共性问题

  当前,无论是在正式还是非正式出版物中,无论是在学术团体还是官方声明和法规中,有关核安全的定义多彩多样,表述起来各具特点,一般都是从各自不同部门主管职责及各自不同专业角度来定义的,各有各的道理:比如国家核安全局注重的核安全大致为核能安全,国家科工局注重的核安全大致为核安保,我国军方也有研究核安全的专家与团队,他们的核安全主要指的是核武器战略安全。可见“核安全”通过不同的核实践与不同的核活动表现出来,“核安全”是人类所有核事业发展的共性问题。

  我国当前核事业发展主要表现为后福岛时代我国核能核电事业的规模复苏,核能安全面临挑战,压力持续增大,已成为我国各种核安全矛盾中的主要方面。

  目前,我国核电机组在建规模居世界首位。在这样的背景下,习主席在第三届世界核安全峰会上提出中国核安全观,凝聚了国际共识、赋予了建设性的“中国方案”,引起国际上极大共鸣。

  在我国现在与今后社会发展实践中,核能在调整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保证能源安全等方面将发挥巨大作用。核能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成果,是当今世界唯一可规模运用可靠稳定的化石替代能源。

  习主席强调,加强核安全是一个持续进程。核能事业发展不停步,加强核安全的努力就不能停止。

  这是习主席向世界高端峰会发出的中国最强音,充分展现了我国领袖与大国自信,向世界表明中国的核安全问题主要是核能安全。

  核安全文化不容忽视

  核安全文化是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后国际业界在核能事故经验反馈基础上诞生的高级管理理念,是核能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

  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核能安全,早在1984年就成立了国家核安全局,形成了一套完成核安全管理机制和监管制度。国家核安全局伴随我国民用核能事业的发展走过了30个春秋。我国政府将继续致力于加强核安全政府监管能力建设,加大核安全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源投入力度。

  在我国建国初期,核事业处于高度保密状态,核安保是核安全中的主要任务,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以军事斗争为主题的国家生活转移到以民生为主的祖国和平建设时期,尤其是当前我国经济规模空前扩大,能源结构极不合理,环境压力持续增大,核能作为洁净安全新能源,将成为我国新能源革命的重要选项。

  核能在人类能源利用历史上具有后发优势,和平利用核能是人类现代科技文明发展的必然,核能安全事关民众福祉,厂址建设使其成为与民众相关最紧密的一种核安全,关注民生也符合习主席的一贯亲民作风。在客观上,核能设施是人类核科学技术应用中技术最密集,规模最大,包容放射性物质最多,最受公众关注的核安全,因此核能安全是我国当前最大的核安全。

  作者单位: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